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地面与楼面工程质量预控
特级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监理细则
地下连续墙分项工程监理细则
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无支撑水泥搅拌桩分项工程监理
预应力管桩分项工程监理细则
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监理细
桩的现场预制监理实施细则
钻孔灌注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建设工程竣工决算编制审核主要
泰东河疏浚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
总图设计专业对控制工程造价的
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探
工程项目管理为什么要推行项目
如何提高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控
浅析信息时代的企业ISO27001信
施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
建筑工程中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
总承包业务开展多年而规模仍然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可行性研究 >> 正文
中国建筑设计思想的转变与作用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9-12 11:01:41

  摘要:20世纪前期是中国建筑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此时形成了一种融合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于一体的新的建筑理念,而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国营造学社”对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也曾有一些建筑理论方面的著作提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至今尚未有人具体研究过“中国营造学社”与20世纪前期新兴的中国建筑思潮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以“中国营造学社”为核心,从文献研究、学术活动、建筑师及职员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这个学术团体对中国建筑史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建筑思想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是中国建筑设计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时期,其本质变化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演变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一方面,随着体现西方现代科技成果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得到日益广泛应用,以及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登上历史舞台,使得中国的营造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彻底地结束了工匠按法式和经验建造房屋的古老传统。另一方面,中国的建筑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已经成为建筑师难以割舍的情结。同时,在强大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中国固有文化危机四伏,传统建筑形式有时就成为宣示正统,抵制外侵的象征。在这两种潮流的碰撞、融合之下,就形成了当时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前提下探索如何继承传统的新局面。因此20世纪前期的中国就涌现出一种在接受西方建筑影响的同时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的新的建筑设计思潮,为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面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中国营造学社”对这种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中国营造学社”的作用或影响

  “中国营造学社”的前身是“营造学社”,由朱启钤自筹资金成立,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研究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后来朱启钤为筹措经费,向支配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申请补助。在接受‘庚款’补助以后,将“营造学社”改为“中国营造学社”,1930年正式成立。梁思成在为《中国建筑艺术图集》而做的序中曾提及道:“营造学社趁此机会敬对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表示深切的谢意。我们预定以英庚补助的“编制图集费”刊行清《工程做法则例补图》,《古建筑调查报告》及《建筑设计参考图集》三种,本图集乃其中的第一种。若非他们慷慨的补助,这图集的印行在目前是没有实现之可能的。”可见“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及发展也是颇费周折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解散,不久转移至西南内地恢复活动,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宣告结束。学社存在的十几年间,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创立了中国建筑史学学科。尤为重要的是学社积累了大量资料,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建筑人才,同时通过具体的行动积极倡导传统建筑文化,对20世纪前期中国寓中于西,中西并进的建筑设计思潮的形成与普及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将对此种影响分别从三个角度加以阐述。

  1.1 对文献研究的影响实践往往需要理论的指引,“中国营造学社”一直都很重视文献研究工作,并专门成立有‘文献部’。一方面对中国古代有关建筑的典籍进行收集整理。如宋代的《营造法式》,元代的《梓人遗制》,明代的《园冶》、《髹饰录》,清代的《一家言·居室器玩部》等。另一方面又通过学社职员身体力行的研究调查著书立说,绘制图样,制作模型。不断丰富和完善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想与理论,使其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如梁思成的《清式营造法式则例》、《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图录》。其中完稿于1944年的《中国建筑史》是第一部由中国自己的学者所完成的建筑理论著作,而且他写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考》,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开创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的先河。这些文献的形成及发行,形成了一股建筑思想上的旋风,直接影响了中国新一代建筑师的思想,可以说他们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熟识中国传统形式建筑的佼佼者,比如吕彦直、杨廷宝、庄俊、董大酉等;同时引导人们以新的目光审视中国传统的建筑,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设计要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思想理论的普及。从而形成了20世纪前期颇具影响的‘民族形式’建筑设计潮流。其主要的建筑实例集中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如广州中山纪念堂(吕彦直)、南京中山陵(吕彦直)、上海市博物馆(董大酉)、南京中山陵藏经阁(卢奉演)等等。其中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被认为是“完全融会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精神,特创新格”的作品,它的设计和艺术设计的成功标志着20世纪前期中国建筑设计和艺术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所达到的水平。

  1.2 对学术活动的影响除文献研究外,“中国营造学社”还特别重视实物调查、设计规划、专题研讨等学术方面的具体活动。从1930年到1945年前后的十五年时间,在艰难困苦的环境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