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议工程项目的设计监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8 12:29:44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摘要:工程设计作为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目前的建设运作体系下,缺少对其必要的监督管理,从而造成了工程管理中因设计所致的很多问题。所以,从提高投资效益、强化工程质量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来考虑,必须开展工程建设的设计监理。在目前情况下,如何面对设计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设计监理工作,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0 引言

  我国的基本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以来,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由业主、监理、承包商所构成的三元结构,从而使得建设项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较好地控制了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项目投资,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建设项目的运行体制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些建设项目甚至违背工程建设的内部规律,给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从工程建设的一般程序而言,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施工阶段,都具有较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但是中间的设计阶段实际上是处于监督盲区,由此而造成了许多项目的“先天性”缺陷。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外的资金、管理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也应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因此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体制要与国际接轨,而设计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水平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1 工程设计及设计现状、问题

  1.1工程设计的意义

  工程设计是指依据业主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建设任务,在批准的场地范围内对拟建工程进行规划、布局、设计,以保证实现项目投资的各项目标。并要求设计应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质量第一、经济合理原则。

  工程设计是项目实施阶段的关键环节,其成果是工程建设的设计文件,它构成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并确定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使用功能、施工周期、技术水平和投资额,是决定项目建成后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从投资的角度考虑,设计阶段更是决定了该项目的投资额。同济大学丁士昭教授研究(如图1所示)指出,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5%-35%。显然,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要将被动地反映设计转为能动地影响设计,从而实现项目投资控制目标。

  1.2工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对于工程设计采取的是独立法人的资质等级制度,将设计企业按照其不同的实力,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规定其不同的设计业务范围,各设计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规则竞争业务。但是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使得工程设计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南京市建委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在出现质量事故的工程中,40%是由于设计缺陷或设计错误所造成的,由此可见我们在工程建设中设计水平还不够高,对设计阶段缺乏必要的监管。由于设计原因所导致的工期延误和索赔纠纷比比皆是,如江苏某建筑公司承建的某国银行中央办公楼工程,合同金额593.5万美元,合同工期19个月,其设计由国内某设计院设计,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100多处需要修改,其中空调及弱电网络结构部分基本上是重新设计,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设计的变更、设计图纸的拖后等原因使工期延误8个月,最终导致数十万美元的索赔纠纷,相关工程款项至今未付,给承包商造成很大的损失。另外,由于设计原因导致业主遭受损失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如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平万公路改线工程施工中,由于图纸错误而停工造成承包商设备闲置,导致承包商对业主的索赔。由以上实例足见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我国目前在工程设计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a.历史上,设计单位属于行政部门下属的事业性单位,条块分割严重,设计单位的业务多为主管部门指派,从而严重制约其整体设计能力的提升。目前,设计单位正在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型,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模式进行运作和管理,但是改革进展较为缓慢,各设计院、所还没有真正地脱离主管部门,完全走向市场。

  b.设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