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论加强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26 10:26:38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

  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论加强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一文,就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项目经理岗位职业资质管理,其主要依据是什么,如何加强项目经理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业内一些模糊认识和质疑,如国家实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以后,不再有项目经理,或者认为建造师将代替项目经理;以及认为协会不能搞项目经理岗位职业资质的管理,这超越了协会职权等,予以了澄清。该文对加强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报分两期予以刊登。

  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建设工程项目经理岗位职业资质管理导则》以来,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近20个行业协会开始启动和实施,截止目前各地已举办高层次的项目经理培训班数十期,每期学习人数之多,热情之高,超出了预期。这充分说明,这一结合中国建筑业实际,适应于建筑市场需求,服务于建筑企业需要,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经理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的重大举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号召力,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及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的依据及其迫切性

  2003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国发[2003]5号)规定,在实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后,取消项目经理资质行政核准。这个文件明确的只是取消政府对项目经理的行政审批制度,并不是要取消项目经理。但政府取消项目经理资质行政审批后,项目经理资质如何管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人才培养选拔三个认可的原则,即: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决定》还特别指出,要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

  项目经理属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范畴,实行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管理,必然是今后项目经理岗位职业资质评价和管理的发展趋势。项目经理的培养、选聘重在市场和投资人认可。但市场和投资人以什么认可?怎么认可?必须有一个衡量项目经理综合管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行业标准。中建协正是为了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机制”的要求,参照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的做法,制定颁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经理岗位职业资质管理导则》,提出了按照A、B、C、D四个等级进行资质认证,建立实行 “统一标准,自愿申报,社会培训,行业考核,企业选聘,市场认可,编号登录,颁发证书”的人才管理和成长机制。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中建协之所以称之为“导则”,旨在起到导向和指导的作用,并不是强制推行,更不是行政审批。

  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在我国已推行了15年,政府取消行政审批后,一度曾出现了项目经理队伍萎缩、人才流失短缺的现象。实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后,项目经理仍然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岗位,企业和市场都迫切需要有一个本行业的职业标准和等级要求,否则难以操作。更何况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企业也亟需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准的项目管理人才。所以说,《导则》的出台既为加强行业自律,为企业区分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职业范围、规范项目管理行为、选择合格的项目经理,提供了统一的行业标准(试行);同时又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加快了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与国际通行做法及惯例接轨的步伐,特别是在项目经理岗位职业标准上进行了质的提升。标准要求A、B两级作为高级项目经理,其从业上岗资质不但必须具备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思维方式、较强的管理能力、综合系统的岗位素质和国际工程总承包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讲,《导则》不但弥补项目经理岗位长期以来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空白,有效地解决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知识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有机结合,而且保持了在项目经理由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向职业化、社会化管理转轨期,政策的连续性。

  按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建设部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行业管理今后除了对项目经理进行继续教育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四个机制:一是建立业内教育培训机制。即按照“政府规划、行业指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抓好各类项目管理人才的培训;二是建立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即建立以业绩为主要依据,由品德、知识及综合管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项目经理行业评价考核体系,即使取得建造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