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四川建筑业培育竞争优势 打造建筑强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7 17:48:30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六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瞬间即逝的一朵浪花。然而,四川建筑业在这极不平凡的六十年里,却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六十年来,四川建筑业勇担大任,在共和国的各个历史时期,优质高效完成了一批急、难、险、重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六十年来,四川建筑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支柱作用日益凸现。六十年来,四川建筑业开拓创新,焕发蓬勃生机,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全国第七位,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在加快实现建筑强省目标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建国初期修建的成渝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自己修筑、全部采用国产器材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承担了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6项工程和694项限额以上项目中的16项工程,加上其他重要工业、交通建设项目,共计93项工程的建设施工,初步奠定了四川省的工业、交通基础。“三线”建设时期完成基础建设投资389.4亿元,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武器工业基地、成都航空工业基地、沿长江两岸的造船工业基地和核工业基地,使四川成了国内大后方重要的战略基地。六十年来,四川建筑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0.63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644.7亿元;实现建筑业附加值由1952年的0.2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867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由1952年的0.8%,上升到2008年的8%以上。

  20世纪80年代,以建筑业为主业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业人员高达1034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20%,为吸纳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积极发展对外工程承包与合作,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扩大四川建筑业劳务输出,先后在省内建立了15个国家级建筑劳务基地,在省外建立了10多个建筑业管理处。2008年,四川建筑业成建制劳务输出95万人次,涉足全国30余个省份和10多个国家地区,全年实现劳务产值107亿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