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向鹏成 任…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4 13:28:08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ArticleInput

是由于人们心理活动的“屏蔽性”造成的。因此,交易双方实际是在进行心理上的博弈,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进行较量,而这种较量本身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的。因此,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博弈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4 信息不对称理论促使了人们对信息的重新认识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收益就是劳动成果或产出,然而人们很少想到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就是意味着一项收益。因为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减少必须花费经济成本。因此,这种经济成本的减少也就是增加了收益,这也是信息就是财富的又一有力证据。另外,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说明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因为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所以,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与对话,相互传递信息,交易双方才能取得交易的成功,从而自由市场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防止出现市场失灵。

    3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

  信息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对任何市场主体都是存在的,也正是因为信息是不对称分布的,人类才会从事各种信息的收集,交流活动,开展信息服务,进行信息的生产、消费。所有信息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使各方尽量掌握充分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分布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正在深深地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每个方面和改变着许多重要的市场概念,信息不对称理论同样对工程项目管理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3.1 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模型

  在项目管理中,同样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就某一项目而言,从项目策划开始到项目完成的全过程中,项目的行为主体即项目组织涉及到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及中介咨询机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业主也称建设单位、开发商或甲方,是项目产品的买方;承包商包括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也称乙方,是项目产品的卖方;监理单位及中介咨询机构是受业主方或其它经济人委托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或咨询服务;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是依据法律法规对项目进行管理、监督,既包括建设主管部门,也包括相关的环保、市政、消防、卫生、计划等部门。

  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及项目所涉及的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项目管理信息模型。



    图1 项目管理信息模型

    项目管理信息中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于两个行为主体之间,也可能同时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

  本文重点研究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3.2.1 招投标阶段的信息不对称 招投标阶段是业主和承包商相互对策和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业主要综合考虑投标方的资质、业绩、报价等因素选择承包商;另一方面,承包商也存在对业主的选择问题,希望选择信誉高、有资金实力、手续齐全的业主。在这种相互选择的过程中,双方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在:业主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建造需求,但对投标商的信息了解较少,如承包商能力、素质、技术、装备、管理、服务等信息,这样业主就属于信息的劣势方,而承包商是信息的优势方;而承包商对自身的能力了解较多,而对业主的详细营造意图、财务支付能力、项目手续等信息了解较少,反过来承包商成为信息的劣势方,而业主方成为信息的优势方。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场中,为了掌握对方的信息,双方都会付出成本进行信息的搜寻和分析,进行讨价还价和对策,在不断的对策中达到均衡而达成协议。一方面,承包商为了使业主了解自己的技术、质量能力及信誉等,需要通过广告、质量认证等各种方式,将自己在营造方而的能力及信誉等信息传递给业主。另一方面,业主为了选择承包商,也需要调查、了解和评价承包商。

    3.2.2 履约阶段的信息不对称 当业主选择了承包商,并签订了承包合同之后,同样存在着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承包商比业主更了解自己的建造行为,如使用人员的素质、材料的质量、建造方法与技术等。业主不可能完全掌握承包商是否严格按照合同进行施工,是否有偷工减料行为和“偷懒”的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