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的协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5 9:47:25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ArticleInput


  每一个合同都定义了许多工程活动,形成各自的子网络。它们又一齐形成一个项目的总网络。常见的设计图纸拖延,材料设备供应脱节等都是这种不协调的表现。比如某工程,主楼基础工程施工尚未开始,而供热的锅炉设备已提前到货,要在现场停放两年才能安装,这不仅占用大量资金,占用现场场地,增加保管费,而且超过设备的保修期。由此可见,签订各份合同要有统一的时间安排。要解决这种协调的一个比较简单的手段是在一张横道图或网络图上标出相关合同所定义的里程碑事件和它们的逻辑关系。这样便于计划、协调和控制。
 
  5、合同管理的组织协调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工程合同体系中的各个合同并不是同时签订的,执行时间也不一致,而且常常也不是由同一部门管理的,所以它们的协调更为重要。这个协调不仅在签约阶段,而且在工程施工阶段都要重视;不仅是合同内容的协调,而且是职能部门管理过程的协调。例如承包商对一份供应合同,必须在总承包合同技术文件分析后提出供应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向供应商询价,或签订意向书;供应时间按总合同施工计划确定;付款方式和时间应与财务人员商量;供应合同签订前或后,应就运输等合同做出安排,并报财务备案,已做资金计划或划拨款项;施工现场应就材料的进场和储存做出安排。这这样形成一个有序的管理过程。如果合同中各个体系安排的比较好,这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是有利的,业主可以更好的进行项目管理,承包商也易于完成工作。从而实现业主的总目标。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