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好坏的生命线
作者:陈志雄  文章来源:无忧论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14 23:29:43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持“选好不选次”的原则,切实抓好材料的进货、验收、保管、试验,并按材料定额发给各施工班组。应制定“关于工程施工的要求”和“关于工程用料及其质量检查问题的规定”。要求对隐蔽工程、人工挖孔桩等,如未经检测、验收同意的,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砼工程实行全天候监理;搅拌混凝土或砂浆,要有专人负责,严格配比、准确计量,规定候干期;规定全部砌体、抹灰、油漆必须先做样板间,经验收合格后,才准予全面铺开施工等。对钢材、水泥指定厂家,明确主体结构必须使用转窑水泥。对地方材料也要提出明确要求,坚决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入施工现场,更不许使用。

  四、强化现场工程质检

  建筑物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科学、严谨的施工现场管理会带动工程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所以,必须把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上来。

  1.实现现场质量管理主要是把好基础、主体关

  (1)基础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因此务求做到:基础开挖必须达到设计所要求的深度,并汇同设计、质检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后才能浇注基础。基础断面和强度严格按设计施工,甲方现场代表必须随时检查,并监督试压;做好基础隐蔽记录,作为存档和结算依据。基础完成后必须由质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主体施工。

  (2)主体质量管理:主体结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做到万无一失。其一,所用材料(水泥、钢筋、构件)要有合格证,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准使用;其二,砖、砂浆标号使用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并监督抽样试压;其三,对墙体垂直度、平整度及砂浆饱满情况随时进行检查, 不合要求的必须返工;其四,对现浇梁、板、柱等重要的构件对照图纸认真检查钢筋制、绑扎有无错误,现场代表检查签字才允许浇注。此外,对装饰部分也应从严要求,要求做到墙面平整、光滑、阴阳角线条直,门窗不准翘曲,安装规范、油漆光亮。要有工序质量交接卡片(即质量自检三级检查表),做到上道工序质量合格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建立健全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验收制度。记录要准确、完整、及时。监督员到工地检查质量时,对工程质量情况作监督日记。对工程存在的质量隐患填写监督违章通知书,施工单位整改后,填写整改回执书。做好监督档案的归档工作。

  2.把住最后的质量关,严格竣工验收工作,实施跟踪监督

  基础、主体工程竣工后,进行工程中间结构验收。高层建筑或有划分分项的工程,中间结构验收分段进行。甲方、设计、质监等部门参加,签署验收意见。整个工程竣工验收则是工程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验收前,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初验,如发现问题,要求施工队限期整改,直到合格为此,然后请质检部门验收。同时,根据工程保修的有关规定,要求施工队在工程交工一定时间内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保修,直到用户满意为止。另外,技术竣工资料必须及时整理。所有竣工资料要做到齐全、规范、准确、全面、真实。

  3.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在实际施工管理中,要善于科学地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同时修订或重新制订诸如“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工程监理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 廉政公约”等规章制度若干项,并付之实施,使工作有章可循,按照基建程序和规律办事。制度化的建设,既是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同时又可以保护干部,避免个人说了算,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滋生。大家普遍感到有章可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违反,谁负责。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毫不留情,不搞下不为例。

  五、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

  工程质量的优劣,部分反映了基建部门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这里所说的工程质量主要是指施工质量)。只有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提高。可以说,施工管理是工程质量的生命线。基建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优劣和投资效益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管理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策水平。时时处处按政策、原则办事,自觉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廉能生威,理直气壮,以理服人,有据有节,管到点子上。

  (2)尊重施工单位,注意工作方法。不以老板自居,平等待人,不贪功诿过。主张明确;言而有信,管而有效。

  (3)勇于实践、开拓进取,总结和积累在实践中用汗水和教训换来的经验和知识。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和规程规范。乐于接受新事物,管理用新材料、新工艺、取得新成果。

  (4)配齐专业人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